“當初做這個規劃的人,一定有一個宏偉的理想,謀定而后動,特別是大行,論證是很充分的,絕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做出這么大的事。”雖然建行的“善融商務”電商平臺早在6月28日低調上線,但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這應該不是銀行的一時沖動。
與此同時,電商在金融方面的探索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近日,阿里巴巴(微博)金融(以下簡稱阿里金融)宣布,其信用貸款業務將從只面向付費會員開放,轉為面向蘇、浙、滬3地所有普通會員開放。
那么,銀行和電商互相跨界競爭的游戲,未來又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部分銀行仍在觀望
今年6月28日,盡管沒有宣傳和造勢,建設銀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作為首個銀行的電商平臺的上線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開始,存貸差縮小,銀行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行需要拓展新的客戶,互聯網將是各家銀行未來比較看重的一塊陣地,不能丟。”建設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闡釋了開設電商平臺的必要性。
比建行略早,交行推出了“交博匯”網站,可為公司和私人客戶提供服務。這與建行的“善融商務”提供B2B和B2C的客戶操作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民生銀行除信用卡商城外,還有一個綜合網上商城,該商城和其他的電商平臺類似。
中信銀行總行零售銀行部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陳樹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很廣闊,商業銀行介入這個領域,如果專業地去做,是能做好的。
至于銀行是否會紛紛加入,陳樹軍稱:“我覺得從客戶經營和創造中間業務收入角度,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利且合規的市場機遇大家都會去抓,做好了對商業銀行來講是多了一個盈利的渠道和來源,當然,經營不好也可能是個負擔。”
某城商行的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卻表示,他暫時還沒有關注到銀行進入電商的這個業務,該行暫時也還沒有專門研究。
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張萌認為,建行在推進,但其他銀行還是會持觀望態度,后來的銀行會看看之前嘗試的做得如何。張萌表示,銀行做電商不僅是看中電商的利潤,而是想通過這些服務增加用戶的黏性,獲取用戶的交易信息。
銀行暫不會對電商造成威脅
商業銀行做普通商品電商的方式,陳樹軍認為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為自己的客戶,或者某一類客戶提供一個經營的平臺,以商業銀行自建的積分商城、信用卡商城為代表。另一種模式是純電商模式,貨源來自于各方,消費者不局限本行客戶,該模式以善融商務為主。
作為電商業內人士,當當網品牌公關高級總監郭鶴建議,銀行做電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性,復制別人的產品和模式很難實現趕超。
張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介入電商是基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銀行有逐漸從前臺轉移到后臺的風險,銀行希望掌握企業的交易數據,用這這些資源來推動銀行自己的業務。
陳樹軍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必須成為一個有經驗的互聯網企業。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應以金融服務為本,打造一個網上的銀行?,F在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服務方式,是業務替代概念下的產物,是一種金融工具型產品,不是按照電商規律的產物。
那么,實力雄厚的銀行進入電商領域,電商該如何應對?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電商業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銀行還不會對電商造成威脅。
京東商城副總裁吳聲也表示,電商作為商務的主流趨勢形態,本身就是一個增量市場,銀行進入電子商務有他們的優勢,不管是數據優勢還是已然形成的平臺優勢,都是可以理解的?,F在的核心是一種競合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這種競合的表現是共同對增量市場的挖掘。
郭鶴也認為,現在這個階段基本上不存在競爭,銀行做電商有自己的優勢,進入說明這個行業有前途,進入對電商是一個好事。
電商頻頻觸“金”
而電商在金融方面的探索也遠未結束。
近日,阿里金融宣布,其信用貸款業務將從只面向付費會員開放,轉為面向蘇、浙、滬3地所有普通會員開放。
“或許(電商)做金融業務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賺錢,但是未來肯定會成為賺錢的業務。”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阿里巴巴與銀行很早就進行合作為企業提供信貸。2007年,阿里巴巴宣布和建行合作,推出中小企業無擔保貸款——“網絡聯保”,該貸款無需任何抵押,只要由3家或3家以上企業組成一個聯合體,便可共同申請貸款。
但是,這種合作最終卻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那個時候的方法是銀行來搞,阿里提供客戶信息。比如阿里有500個會員,把名單給銀行,銀行來做業務”,某業內人士表示,“但銀行也很難做,有的業務太小,銀行的業務操作成本太高,銀行畢竟有一套完整的授信流程。”
金融這項既能服務客戶又能賺錢的業務,無疑受到了電商企業的青睞。據《環球企業家》報道,蘇寧在擁有了易付寶和華夏通兩個支付牌照后,正在推出面向供應商的金融產品,其7月份開始試點,9月份計劃大規模推廣。
很顯然,電商與銀行的互相跨界競爭呈愈演愈烈之勢。
電商的優勢
電商從事金融行業,也有自己的優勢。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看來,電商做金融可以更好地 “產融結合”,“它離客戶的需求終端更近一些,發現客戶,引導需求的能力更強一些”。
以阿里小貸為例,其針對的主要是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會員,并且強調一定的銷售規模,“阿里有企業所有的經營數據,可以測算到企業的經營風險,所以這個風險相對就比較低。”李成東認為,銀行貸款很多企業都很難抵押,銀行的業務流程都非常麻煩,很多企業都沒法辦。
“做這些業務,銀行的成本肯定會高于阿里巴巴,銀行總會有一些貸前貸后的審批,阿里的操作成本可能會更低一些。”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表示。
“阿里巴巴對商戶的情況更熟悉”,某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副總認為,“小貸客戶范圍是很小的,基本都是微小型。幾千元或者幾萬元的客戶群,目前銀行的精力、人員都有限,不太適合做這類業務。”
但是,電商金融的發展也并非沒有障礙。如“阿里小貸沒有吸儲可能,業務規模還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業務上會被限制。”李成東認為,“資金還是有壓力,畢竟沒有銀行牌照。”
此外,這類貸款業務所產生的風險也仍然存在。
郭田勇認為,雖然電商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但是既然做了小貸公司,還是要按照金融業的風險管理來做,來控制風險。他認為,電商進入金融行業,有一定的開創性,比如在產融結合上,金融業就是要服務實體經濟,這樣結合具有創新意義。
“當初做這個規劃的人,一定有一個宏偉的理想,謀定而后動,特別是大行,論證是很充分的,絕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做出這么大的事。”雖然建行的“善融商務”電商平臺早在6月28日低調上線,但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這應該不是銀行的一時沖動。
與此同時,電商在金融方面的探索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近日,阿里巴巴(微博)金融(以下簡稱阿里金融)宣布,其信用貸款業務將從只面向付費會員開放,轉為面向蘇、浙、滬3地所有普通會員開放。
那么,銀行和電商互相跨界競爭的游戲,未來又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部分銀行仍在觀望
今年6月28日,盡管沒有宣傳和造勢,建設銀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作為首個銀行的電商平臺的上線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開始,存貸差縮小,銀行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行需要拓展新的客戶,互聯網將是各家銀行未來比較看重的一塊陣地,不能丟。”建設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闡釋了開設電商平臺的必要性。
比建行略早,交行推出了“交博匯”網站,可為公司和私人客戶提供服務。這與建行的“善融商務”提供B2B和B2C的客戶操作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民生銀行除信用卡商城外,還有一個綜合網上商城,該商城和其他的電商平臺類似。
中信銀行總行零售銀行部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陳樹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很廣闊,商業銀行介入這個領域,如果專業地去做,是能做好的。
至于銀行是否會紛紛加入,陳樹軍稱:“我覺得從客戶經營和創造中間業務收入角度,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利且合規的市場機遇大家都會去抓,做好了對商業銀行來講是多了一個盈利的渠道和來源,當然,經營不好也可能是個負擔。”
某城商行的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卻表示,他暫時還沒有關注到銀行進入電商的這個業務,該行暫時也還沒有專門研究。
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張萌認為,建行在推進,但其他銀行還是會持觀望態度,后來的銀行會看看之前嘗試的做得如何。張萌表示,銀行做電商不僅是看中電商的利潤,而是想通過這些服務增加用戶的黏性,獲取用戶的交易信息。
銀行暫不會對電商造成威脅
商業銀行做普通商品電商的方式,陳樹軍認為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為自己的客戶,或者某一類客戶提供一個經營的平臺,以商業銀行自建的積分商城、信用卡商城為代表。另一種模式是純電商模式,貨源來自于各方,消費者不局限本行客戶,該模式以善融商務為主。
作為電商業內人士,當當網品牌公關高級總監郭鶴建議,銀行做電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性,復制別人的產品和模式很難實現趕超。
張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介入電商是基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銀行有逐漸從前臺轉移到后臺的風險,銀行希望掌握企業的交易數據,用這這些資源來推動銀行自己的業務。
陳樹軍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必須成為一個有經驗的互聯網企業。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應以金融服務為本,打造一個網上的銀行?,F在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服務方式,是業務替代概念下的產物,是一種金融工具型產品,不是按照電商規律的產物。
那么,實力雄厚的銀行進入電商領域,電商該如何應對?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電商業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銀行還不會對電商造成威脅。
京東商城副總裁吳聲也表示,電商作為商務的主流趨勢形態,本身就是一個增量市場,銀行進入電子商務有他們的優勢,不管是數據優勢還是已然形成的平臺優勢,都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的核心是一種競合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這種競合的表現是共同對增量市場的挖掘。
郭鶴也認為,現在這個階段基本上不存在競爭,銀行做電商有自己的優勢,進入說明這個行業有前途,進入對電商是一個好事。
電商頻頻觸“金”
而電商在金融方面的探索也遠未結束。
近日,阿里金融宣布,其信用貸款業務將從只面向付費會員開放,轉為面向蘇、浙、滬3地所有普通會員開放。
“或許(電商)做金融業務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賺錢,但是未來肯定會成為賺錢的業務。”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阿里巴巴與銀行很早就進行合作為企業提供信貸。2007年,阿里巴巴宣布和建行合作,推出中小企業無擔保貸款——“網絡聯保”,該貸款無需任何抵押,只要由3家或3家以上企業組成一個聯合體,便可共同申請貸款。
但是,這種合作最終卻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那個時候的方法是銀行來搞,阿里提供客戶信息。比如阿里有500個會員,把名單給銀行,銀行來做業務”,某業內人士表示,“但銀行也很難做,有的業務太小,銀行的業務操作成本太高,銀行畢竟有一套完整的授信流程。”
金融這項既能服務客戶又能賺錢的業務,無疑受到了電商企業的青睞。據《環球企業家》報道,蘇寧在擁有了易付寶和華夏通兩個支付牌照后,正在推出面向供應商的金融產品,其7月份開始試點,9月份計劃大規模推廣。
很顯然,電商與銀行的互相跨界競爭呈愈演愈烈之勢。
電商的優勢
電商從事金融行業,也有自己的優勢。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看來,電商做金融可以更好地 “產融結合”,“它離客戶的需求終端更近一些,發現客戶,引導需求的能力更強一些”。
以阿里小貸為例,其針對的主要是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會員,并且強調一定的銷售規模,“阿里有企業所有的經營數據,可以測算到企業的經營風險,所以這個風險相對就比較低。”李成東認為,銀行貸款很多企業都很難抵押,銀行的業務流程都非常麻煩,很多企業都沒法辦。
“做這些業務,銀行的成本肯定會高于阿里巴巴,銀行總會有一些貸前貸后的審批,阿里的操作成本可能會更低一些。”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表示。
“阿里巴巴對商戶的情況更熟悉”,某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副總認為,“小貸客戶范圍是很小的,基本都是微小型。幾千元或者幾萬元的客戶群,目前銀行的精力、人員都有限,不太適合做這類業務。”
但是,電商金融的發展也并非沒有障礙。如“阿里小貸沒有吸儲可能,業務規模還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業務上會被限制。”李成東認為,“資金還是有壓力,畢竟沒有銀行牌照。”
此外,這類貸款業務所產生的風險也仍然存在。
郭田勇認為,雖然電商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但是既然做了小貸公司,還是要按照金融業的風險管理來做,來控制風險。他認為,電商進入金融行業,有一定的開創性,比如在產融結合上,金融業就是要服務實體經濟,這樣結合具有創新意義。
Copyright@ 2011-2016 版權所有:大連千億科技有限公司 遼ICP備11013762-3號 google網站地圖 百度網站地圖 網站地圖
公司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路692號辰熙星海國際2317 客服電話:0411-39943997 QQ:2088827823 37482752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