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打開了新的市場機遇之門,那么,我們不禁想問誰會成為云計算世界里的標準平臺?或者說,誰將最終掌握運行于云平臺之上的應用之控制權?
回答這個問題,很難。不過,嘗試分析一下行業巨頭門的云平臺、預測一番下一個云霸主,又何嘗不可呢?
本文例舉微軟、亞馬遜、Google 、EMC四家公司,摘錄ael Driscoll(Metamarkets 的聯合創始人兼 CTO)文章予以回答上述疑問。其中,作者認為云平臺的實質就是計算、存儲以及網絡的虛擬化(抽象),云平臺的王者之爭跟其他的平臺之爭一樣,即勝者為王、贏家通吃。
他指出:無論誰最后勝出,有遠見的公司都能夠繼續享用云操作系統所賦予的存儲、計算及網絡虛擬化的好處,同時能夠將自己的創造力集中在這個技術棧之上的地方。其結果將是應用即服務型初創企業的百花齊放,會對已有的技術公司和整個經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好戲才剛剛開始。
Microsoft Azure:束縛的霸主
偉大的桌面顛覆正在發生。桌面應用正一個接一個地被同等的云服務取代,辦公、財會,甚至照片編輯均如此。這些服務吸收了諸如跨設備無縫同步(Evernote)、社交、實時協作(Zendesk、Google App)等云的服務器中心架構天生就支持的特性。
對于桌面的傳統霸主微軟來說,云平臺當然是個威脅。但機遇并存。從目前占統治地位的桌面過渡到新的云前沿,微軟也擁有其戰略杠桿。微軟可幫助早已經熟悉其編程 API 和運行環境的桌面開發者擴展其應用。與此類似,讓微軟的客戶群平滑地演進到云服務當中相對也比較容易。所以說,微軟攜著 Azure 進入云平臺領域雖然有些晚但它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微軟的問題在于如何揮舞好這把雙刃劍才能既可殺敵又能免于自殘。
Amazon Web服務:樂觀的市場
Amazon 的 Web Services(AWS)初步取得領先。AWS 在其核心的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之上提供了一組不斷擴展的周邊設備,如塊存儲、負載均衡以及內容交付網絡。2011年,AWS 的增長率為 80%,收入估計將近 10 億美元,云服務的市場前景究竟有多大由此可略見一斑。
Google的App Engine:失速的平臺
在為消費者開發應用即服務方面,Google是早期的領導者,Google的App套件最為人所熟知的。但是Google在為開發者開發自己的云平臺App Engine方面的成就則略微遜色。跟操作系統一樣,如果能夠為應用開發者提供合適的工具,云平臺就可以成功。
與微軟的Azure和Amazon的Web Service相比,App Engine的開發者工具更高級,更面向Google,約束更多。只支持選定的編程語言,后端存儲也存在限制。結果是App Engine在嚴肅的開發者那里的被接受程度相對較低。
盡管Google 在創建自己的云服務方面的能力很強,借助著Android,它在客戶端生態系統的存在也不斷增強,但如果Google希望在云平臺方面與別人一決高下的話,它需要換擋才行。
EMC:數據的威力
EMC是最后一個有競爭力的大玩家。跟 Amazon、微軟和 Google 不一樣的是,EMC 跟消費端 IT 的距離很遙遠,主要面對的是企業。EMC的根本優勢是數據。它的服務器已經為一些全球最大型的企業的寶貴數據提供托管。這是一項很強大的戰略優勢,因為數據既是云價值的核心,也是其漏洞的來源。
云從本質上來講屬于數據操作系統(如 Tim O’Reilly 對互聯網的評價一樣)。云服務的價值在于連接—通過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業務儀表盤等與整個星球顫動的數字脈搏相連。
不過數據不斷增加的連接性也帶來了漏洞風險;消費者隱私被侵犯的事件一定會越來越多。對于企業來說,很難評估數據安全性方面的敏感性。數據的價值獨一無二,是不可替代的企業資產,其損失不可以金錢來進行衡量。
EMC已經贏得了要求嚴苛的企業的信任感,讓他們放心將自己的數據交給 EMC。EMC 可以憑借這種信任發揮優勢。相對于Amazon的公有云,EMC提供虛擬私有云(VPC),EMC很聰明,它意識到“公有云”這個詞對于企業高管來說跟“公共廁所”和“公共泳池”差不多。
Copyright@ 2011-2016 版權所有:大連千億科技有限公司 遼ICP備11013762-3號 google網站地圖 百度網站地圖 網站地圖
公司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路692號辰熙星海國際2317 客服電話:0411-39943997 QQ:2088827823 37482752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