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印刷版刊文稱,為了適應新聞行業在網絡時代的變化趨勢,全球各大報紙都在紛紛拓展觸角,希望通過更徹底的國際化進程吸引更多讀者,從而獲取更多網絡收入,抵消傳統印刷業務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下為文章全文:
報業“四巨頭”
根據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今年1月,《紐約時報》全球最大報紙網站的寶座被英國《每日郵報》奪走。《紐約時報》隨即質疑comScore數據的準確性,認為其夸大了《每日郵報》的在線讀者,將該報旗下的一家個人財務網站的數據也包含在內。但這場爭論卻深刻地反映出一個越發明顯的趨勢:全國性新聞機構正在走向全球。
國外在線新聞業深陷財務危機 傳統印刷業拖后腿
《每日郵報》的在線讀者中,僅有四分之一位于英國。英國左翼報紙《衛報》與《每日郵報》的右翼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在用戶構成上卻出奇地相似:該報僅有三分之一的讀者來自英國,另外三分之一來自美國。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兩大美國新聞機構:《紐約時報》和“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前者與《衛報》類似,主要憑借嚴肅新聞吸引讀者;后者雖然2005年剛剛上線,但卻已經成為這“四巨頭”中流量最大的一家。(comScore并未將“赫芬頓郵報”歸入“報紙”網站。)
另外三家報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卻被“赫芬頓郵報”擊敗,從而凸顯出新聞在網絡時代的變化。“赫芬頓郵報”是專為“連線一代”(wired generation)設計的,抓住了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和沉迷社交媒體的特性。這也使之成為“四巨頭”中唯一一家讀者粘度實現增長的網站。所謂讀者粘度,指的是每位訪問者閱讀的新聞數目。“赫芬頓郵報”上的新聞種類繁多,有可讀性強的硬新聞,也有內容空洞的常規報道,雖然很多都是對其他媒體的報道改寫而來,但原創比例正在逐漸增大。但最重要的是,該網站的很多報道中都會融合博客作者的大量評論。
由于大報似乎都表現得一本正經,使得這種模式在美國的效果尤其好。這是因為美國的大報為了吸引盡可能多的讀者群,而盡量保持中立,然而英國的大型報紙卻會借助政治傾向在競爭中突出自己的特點。這也成了《衛報》和《每日郵報》在美國成功的原因。正如??怂剐侣勵l道早些時候發現的那樣,很多美國人都希望他們的新聞來源帶有政治傾向。
“赫芬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的國際化程度都不及英國競爭對手,他們的讀者中分別有四分之三和三分之二來自美國。但這一比例也在逐漸下降。
財務困境
新聞媒體的全球化并不是全新的發展趨勢:BBC、CNN、半島電視臺、《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和《經濟學人》很早就開始著眼于全球用戶,路透社和彭博社等新聞通訊社也擁有規模龐大的免費網絡平臺。但咨詢公司Outsell媒體分析師肯·多科特(Ken Doctor)卻認為,今后的全國性在線媒體將會減少。對更多的媒體而言,要么專注于規模更小的本地化受眾,并尋找新的盈利方式;要么就盡可能地擴大規模,發展成大型全球媒體。
原因在于在線新聞行業嚴峻的經濟形勢。只有少數幾家財經報紙通過向讀者收費賺到了錢。對多數報紙而言,由于內容相似度太高,導致讀者可以通過其他地方免費獲得同樣的信息。作為另外一大主要收入來源,網絡版讀者的人均價值也遠低于印刷版。所以,最好的賺錢方式就是用相同的內容吸引更多的讀者。
然而,要培育國外廣告主卻需要時間。“我們一直都擁有龐大的美國讀者群,”《每日郵報》網絡版總經理詹姆斯·布羅姆利(James Bromley)說,“人們以前將此視為一大缺點,因為我們無法借此盈利。”但他補充道,“吸引這些額外讀者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所以只要能發廣告就能盈利。”衛報傳媒集團CEO安德魯·米勒(Andrew Miller)表示,《衛報》同樣如此,該報網絡版通過美國讀者獲得的人均收入低于類似的美國網站,但這項業務仍然對利潤起到了促進。
不幸的是,即使網絡廣告大幅增收,也無法彌補印刷版收入下滑產生的影響:網站在報紙總收入中的占比相對較?。ā缎l報》約為五分之一,《每日郵報》僅為2.6%)。現階段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吸引讀者?!睹咳锗]報》目前在美國約有30名員工,專門為美國讀者撰寫報道。《衛報》也在紐約組建了30人的新團隊,并且開始嘗試用阿拉伯語翻譯和發布一些“阿拉伯之春”的報道。他們都不再將自己視為英國媒體,至少是在網上。布羅姆利說:“我們的英國和美國讀者之間的相似度,比他們與各自鄰居的相似度更高。”
這種全球化戰略不僅適用于英文報紙,對其他國際化語言而言,同樣很有發展前景。西班牙《世界報》(El Mundo)副總編伊格納修·吉爾(Ignacio Gil)表示,該報的印刷版發行量遠低于《國家報》(El Pais),但網絡版的流量卻遙遙領先:其網站有42%的讀者來自海外,盡管并未在拉美發行印刷版報紙,但在所有的西班牙語拉美國家,都已經成了排名第二或第三的新聞網站。與之隸屬于同一家公司的體育報紙《Marca》也有著類似的全球觸角。
數字優勢
美國媒體的海外擴張難度大于英國媒體,因為美國以外的多數英語市場規模都相對較小,而且分化較嚴重。盡管如此,《紐約時報》除了專門設計了國際板,并突出顯示國際新聞外,還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來吸引海外讀者。該公司發言人稱,由于擁有25個海外記者站,因此《紐約時報》一直以來都自視為一家國際報紙。他們認為,權威可靠的報道才是王道。但即使有意擴大編輯團隊的規模,這家債務纏身的報紙也很難承受由此帶來的成本壓力。
相比而言,結構更精簡的“赫芬頓郵報”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創建眾多海外分站,并構建網絡。自從去年7月在英國、加拿大(同時開設了英語和法語網站)和法國開設辦事處和網站以來,該公司今年春天還計劃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開設分站,目前還在與德國、希臘、巴西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展開談判。
“赫芬頓郵報”的模式能走多遠還無法確定。該公司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帶有傾向性的評論,還源于他們吸引讀者免費撰寫博客和評論的能力,從而降低了成本。“赫芬頓郵報”英國版擁有410萬月獨立用戶訪問量,但卻要與《衛報》展開直接競爭。后者擁有規模相似的讀者群,而且運營著熱門的“Comments is Free”博客平臺。“赫芬頓郵報”自稱政治中立,但包括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內的多數撰稿人都是左派人士。
在歐洲多地,博客的發展還不夠充分。“赫芬頓郵報”法國版今年1月上線,該網站總監安妮·辛克萊爾(Anne Sinclair)表示,目前的報紙還只能提供評論版,但該網站今后將會“開辟一個辯論區”。而且,盡管美國報紙的編輯抨擊“赫芬頓郵報”剽竊他們的報道,挖走他們的讀者(但增加原文鏈接也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流量),但他們的歐洲同行卻認為,可以從“赫芬頓郵報”那里學到新技能:該公司已與法國《世界報》(Le Monde)、意大利《共和國報》(la Repubblica)和《快訊周報》(L‘espresso)以及西班牙《國家報》建立了合作關系,向他們傳授社交媒體技能,并因此而獲準接觸到他們的讀者。“與他們合作比置身事外干瞪眼強。”法國世界報集團CEO路易斯·德利法斯(Louis Dreyfus)
境況差異
然而,“四巨頭”的處境卻截然不同?!睹咳锗]報》的印刷版發行量為200萬份,僅次于小報《太陽報》,位居全英第二。該報不僅發行量下滑速度低于其他多數報紙,而且仍然擁有不錯的利潤?!缎l報》和《紐約時報》的讀者則在快速流失,他們龐大的記者團隊成本更高,而且盡管他們的控股公司最近都實現盈利,但收入卻出現了驚人地下滑。這兩家公司都希望借助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應用大幅增收,這些應用的讀者都必須要花錢才能閱讀新聞,《紐約時報》的網站也已收費,《衛報》尚未制定這一計劃。盡管如此,從中期來看,他們或許仍然無法維持如此大規模的編輯團隊,使之越來越難以通過新聞報道突出自身優勢。
在這四巨頭中,“赫芬頓郵報”是唯一一家沒有受到舊媒體的技術、人員和制度觀念束縛的企業。但在一年前被AOL收購后,他們卻遭遇了另外一種觀念的束縛。隨著撥號互聯網接入服務的迅速衰落,AOL一直在購買大量網站,試圖借此打造顯示廣告業務,但卻進展不佳。持有AOL股份的投資公司Starboard Value最近估計,顯示廣告去年給AOL造成了5億美元的損失。
赫芬頓目前負責整個AOL的編輯業務,她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來拓展觸角。除了這些國際化網站外,她還推出了數十個專題網站,內容涉及環境和婚禮等各個方面。今年春天,他們還將推出一個在線電視臺,連續不斷地播放節目,而且將秉承“赫芬頓郵報”的風格,極度依賴觀眾的貢獻。
由于AOL給予赫芬頓的自由度過大,導致公司內部對這種擴張地盤的做法頗有微詞,甚至懷疑她和她的團隊能否應對這種爆炸式的增長。盡管“赫芬頓郵報”在被AOL收購前已經盈利,但其收入在AOL總收入中的占比還很小。作為一家在數字王國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它能夠比另外三大報業巨頭更好地適應網絡環境——但擁有一個境況最糟糕的東家,或許對它今后的發展不利。
Copyright@ 2011-2016 版權所有:大連千億科技有限公司 遼ICP備11013762-3號 google網站地圖 百度網站地圖 網站地圖
公司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路692號辰熙星海國際2317 客服電話:0411-39943997 QQ:2088827823 37482752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隱私權政策聲明